据《联合早报》消息,红海危机持续两月半扰乱全球货物运输,导致中国到欧洲的集装箱海运费上涨多达三四倍。去年逐步走出俄乌冲突阴霾的中欧班列,据报本月舱位提前爆满。业者透露,中欧班列在红海危机爆发后持续走俏,货运需求翻倍,但还未达到一舱难求。也门胡塞武装分子去年11月下旬在红海发动袭击以来,据报已有至少2300艘船只被迫绕道,导致通过红海的货运量急剧下降,海运运费不断飙升,对中国供应链和贸易造成巨大挑战。华盛顿智库中东研究所指出,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全部产品中,约60%通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运输。红海是通往苏伊士运河的门户,全球约12%的贸易量由此通过,包括高达30%的集装箱运量,每年经此的货物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国际货运预订和支付平台Freightos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1月底以来,从中国到地中海的集装箱运输成本已增加四倍多;上海至北欧的集装箱运价上涨逾300%,高达6000至7000美元。高成本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之外,中欧班列的舱位据报本月已提前订满,意味着更多货主选择改走铁路,作为替代运输方案。中新环通(重庆)多式联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火泉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红海危机暴发后,对中欧班列的货运需求已上涨100%。从重庆输往欧洲的铁路集装箱运费则增加约20%,介于4000至5000美元,但仍比目前海运运费便宜约三成。王火泉指出,海运失去价格优势是推动中欧班列近期走俏的主因;中欧班列从重庆发车至欧洲仅需15至20天,比红海航运还快7至10天。专做中欧班列运输业务的玖洲国际物流公司创始人李迎飞受访时则指出,目前中欧班列的整体运力中,约三成用于发货至欧洲,比红海危机前上升18个百分点。尽管通过铁路发往欧洲的货量已翻了一倍多,“但现在还不至于一舱难求”。重庆物流业者唐渊受访时说,中欧班列发往欧洲的货运量近年持续疲软,目前仅恢复至乌克兰战争爆发前的一半。红海危机对铁路运营者而言是利好因素...